您的位置: 首页 > 法律法规

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站管理办法(试行)

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站管理办法(试行)第一条 为规范对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站的管理,积极构建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,建立快捷、高效维权援助机制,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和创

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站管理办法(试行)

第一条  为规范对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站的管理,积极构建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,建立快捷、高效维权援助机制,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合法权益,依照国家知识产权局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结合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(以下简称省保护中心)快速维权工作实际,制定本办法。

第二条  快速维权站是由省保护中心批准,依托律师事务所、代理机构、行业协会以及相关备案主体设立的公益性服务机构,为省保护中心备案主体提供快速维权服务。

第三条  快速维权站由律师事务所、代理机构、行业协会以及相关备案主体向保护中心提出申请,经省保护中心组织现场审核并向社会公示后予以授牌。

第四条  快速维权站的办公场地、设备、经费等由所在站点负责单位保障。站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由所在站点负责单位确定,有关人员应具备良好职业操守,并具备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。

第五条  快速维权站应将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及联系方式进行公示,方便在省保护中心备案主体及时联系,开展相应维权援助服务工作。

第六条  快速维权站对备案主体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咨询、宣传教育、纠纷和解、业务培训等服务,不得向备案主体收取任何费用。

第七条  快速维权站主要履行以下职责:

(一)宣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》《山东省专利条例》《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》等法律法规。

(二)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解决机制,通过协商和调解及时化解知识产权纠纷。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机制,为备案主体参加境内外经贸活动提供及时、专业、高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。

(三)开展知识产权日常咨询工作,为备案主体提供信息检索、法律咨询、管理规范等业务指导,解决实际问题。

(四)定期汇总、分析本维权站纠纷调解等工作情况,并向省保护中心报送。

(五)对重大、紧急的纠纷事件,及时向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、省保护中心等有关部门反映、建议,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监督检查等工作。

(六)省保护中心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。

第八条  快速维权站由所在站点负责单位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,接受省保护中心业务指导。

第九条  省保护中心对快速维权站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,组织开展交流活动、先进评选等活动,对工作成效显著、维权贡献突出的工作站和工作人员进行表彰、宣传。

第十条  未经省保护中心允许,快速维权站不得对外公开发表观点。以快速维权站名义开展活动的,须经省保护中心书面批准同意。

第十一条  快速维权站如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、不履行本办法规定义务、不再具备履职条件等情形的,经查实后,予以撤牌,并予以公告公示。

第十二条  快速维权站有效期为二年,期满后由省保护中心按程序审核批准后续展,不续展的工作站到期自动失效。

第十三条  本办法解释权为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。

第十四条  本办法试行一年,试行期满后经修订正式实施。


为您推荐
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程序更简要求更严

为严格落实“四个最严”要求,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“放管服”、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决策部署,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,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及其实施条例、《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

关于征集山东省中小企业网上拓市场共享平台(第三批)的通知

关于征集山东省中小企业网上拓市场共享平台(第三批)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,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,滨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,有关平台:根据《关于印发2022年“稳中求进”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(第一批)的通

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23年省级重点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

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23年省级重点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市发展改革委、省直有关部门:为推动省级重点项目有序实施,精准扩大有效投资,更大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带动作用,现就统筹做好20

关于修订印发《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》的通知

为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,省科技厅、省财政厅、省税务局联合对《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》进行了修订。

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

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落实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任务部署,推动行业质量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,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,部署了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、实施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行动、深化企业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运用、提高制造业产品可靠性水平、提升制造业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能力、提高质量公共服务效能、推动重点行业质量提升、加快推进工业品牌培育、持续提升“中国制造”品牌形象等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。

返回顶部